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甘肃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模式的创新研究

发布日期:2020-10-16    浏览次数:

 

 

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

   

 

 

 

                                        项           称 :甘肃省普通高校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专业学生实习模式的创新研究              

                                          项目主要负责人:                       刘仁憨                             

                                          联          式:                 13993830048                         

                                          推荐单位及盖章: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推          间:    2019              5            6     

                         项目类别A、教学改革    B、教学管理  C、综合改革   D、其他项目                                      

                                          项目编号  □□□□□□

 

 

 

甘肃省教育厅  


 

填写说明

 

一、申请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

二、申请书为A4幅面,于左侧装订,由所在学校审查和签署意见后于5月27日前报送高教处。

三、“项目编号”由省教育厅统一编写。

四、在“学校推荐意见”一栏中,应明确该项目对学科专业发展的贡献以及学校在人员、时间、条件、政策等方面的保证措施和对配套经费的意见。

 

一、
项目简表

项目简况

项目名称

甘肃省普通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模式的创新研究

项目类别

其他项目

拟培育成果等级

A、省一等奖   B、省二等奖

姓名

刘仁憨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5年6月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副教授/体育学院办公室主任

最终学位/授予国家

硕士/中国

联系电话

13993830048

电子邮箱

702450142@qq.com

通讯地址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南路

时    间

课 程 名 称

课程类别

授课对象

学时

2015.3-12月

《体育基本理论》、《排球》普修、《公选排球》

专业课

体育专业本科生

432

2016.3-12月

《体育学概论》、《体育学科前沿》《公选排球》

专业课

体育专业本科生

396

2017.3-12月

《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学概论》、《公选排球》

专业课

体育硕士、本科生

414

2018.3-12月

《排球》普修、《学校体育测量与评价》、《公选排球》

专业课

体育本科生、硕士

450

主要教学研究与获奖情况(含项目参与人员)

 

项目名称

主持人    (本人排名)

立项时间

结项时间

获奖情况及时间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环节培养模式的研究》

刘仁憨

2015.12

2017.12

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11月

《甘肃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秦秀红

2016.12

2017.12

甘肃省体育局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8.12

多元反馈体育教学法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刘仁憨

2018.11

2019.12

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在研

提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策略研究

刘仁憨

2018.12

2020.12

2018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在研

基于需求分析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 

 

程晖

2018.12

2020.12

2018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在研

中国国民体育素养的评价指标及其验证研究

高海利

2018.7

2021.

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

体质健康视阈下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苏兴田

2018.12

2020.12

2018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在研

项目组成员⌒不含负责人)

总人数

高  级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

硕士

9

8

1

0

0

1(在读)

6

姓  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工 作 单 位

主要研究

领域

项目中的分工

签 字

朱杰

1965.12

教授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体育社会学

技术指导、项目咨询与协调

 

雍世仁

1964.3

副教授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学校体育

技术指导

 

程晖

1976.2

副教授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体育社会学

撰写材料

 

苏兴田

1977.11

副教授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学生体质健康

资料收集

 

秦秀红

1976.2

副教授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体育社会学

资料收集

 

曾华

1979.3

副教授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体育史

资料收集

 

段文义

1966.8

教授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特殊人群体育

撰写材料

 

王昊

1987.2

讲师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体育教学

外出调研

 

高海利

1981.6

副教授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体育管理学

外出调研

 

 

 

 

 

 

二、立项依据

1.项目的研究意义、现状分析;

2.与本项目相关的教学改革工作积累和已经取得的教学改革工作成绩

3.学校已具有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项目对学科专业发展的贡献,学校对项目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及其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或说明),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1.项目的研究意义、现状分析

1.1 项目的研究意义

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职业性特点,要求该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强化实习实践环节,而专业实习质量的优劣成败又受到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本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甘肃省高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相继有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西北民族大学、兰州文理学院、兰州城市学院等4所高校开设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从4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调研得知:一方面市场对社会体育人才需求量大,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数量远远难以满足体育市场和行业岗位的需求,另一方面大量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偏低,80%以上选择从事其他行业领域,并未真正发挥他们在大学所学习的体育健身指导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导致该专业学生“进口”与“出口”不畅通,偏离了专业设置的初衷与培养目标。深层次讲,这种窘困局面造成我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流失和浪费,同时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我省大众体育发展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从专业实习的达成度分析,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自2004 年率先成功申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为强化学时实习实训环节,学校先后与浙江、广西、西安、兰州、天水等地的体育健身行业俱乐部展开实习合作,创设了必要的办学条件,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在实习环节上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从近几届学生实习情况来看,该专业实习环节如何创新并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仍需要着力解决社会需求与学生需要相矛盾的突出问题。随着学校建设西部一流、国内知名、师范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步伐的推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必须重新认真审视、不断创新拓展。

为此,针对甘肃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办学现状与定位,需要校企之间建立良好合作机制,这既是企业的需求,也是高校促进专业建设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明智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 年)》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这为我省高校与企业展开合作办学途径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法制保障。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作为独立主体,基于双方意愿为实现各自利益而展开的一系列合作行为,旨在“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可见,校企合作是一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教育改革相协调的新型办学模式,也是教育部对高校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结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办学规律,因其应用型专业特点日益加强和凸显,需要打造一支与市场需求高度融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弥补高校无法完成与学生专业需求取向相对接的实训、实习基地乃至科研平台。在此倒逼机制下,我省开办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高校只有顺势而为,主动寻求对口合作企业,敦促学生掌握与企业、行业相匹配的知识能力和专业素养,才能为该专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这也成为该项目申报的初衷和意义所在。

1.2 现状分析

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820万人,比2017年增加25万人,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高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一大障碍。面对日益紧张的就业压力,合理的研究分析就业市场环境,寻求解决影响就业问题方法,成为当前高校办学的重要课题。而据应届毕业生网的职业动态信息,2014至2017年最难就业专业排名中,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始终在前五位徘徊,同样,甘肃省开办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十分巨大。因此,有效促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不仅可以缓和该专业学生及家庭面临的压力,还可以为我省大众体育发展增加新生力量,加快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下甘肃省国民体质健康的增强和体育健身娱乐及体育产业的发展。

自1998年至今,我国已经培养了20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进入社会服务。甘肃省高校也顺势而为,先后有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西北民族大学、兰州文理学院、兰州城市学院等4所高校开设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特别是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将全面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种社会需求的带动下,甘肃省体育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也助推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成熟与进步。客观讲,作为一个创建只有二十年左右的新专业,通过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更好地了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可以为完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模式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抉择。  

众所周知,在全面推进体育强国步伐迈进的征程中,大众体育是实现体育强国的根基之所在,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恰恰是发展大众体育的主力军。他们的顺利上岗将引领更多的人参与到大众健身中来,为大众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这无不体现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可或缺性。目前,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人数已达43 万,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也体现出我国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上空缺巨大。就目前甘肃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来看,还存在就业率偏低,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比例小,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依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践这一重要环节,为他们将后走向对口领域从事专业工作创造更多更好地条件。项目组成员前期针对这一问题,对甘肃省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高校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习对学生就业的影响、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调研,无疑对我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模式的创新会提供现实的参考。具体调研现状如下:

1.2.1  甘肃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分为:“应用型人才、研究型人才、复合型人才” 三种模式。具体讲,应用型人才是指以培养体育健身指导、从事休闲体育服务领域,掌握体育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的,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沟通能力的专门人才。这种类型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并且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研究型人才模式主要以培养在社会体育发展领域掌握先进人文知识、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以学术和理论研究见长,具有科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是两者的结合,即拥有“应用人才”身上的实际指导操作能力,还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调研发现,应用型人才模式是甘肃省各高校针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主要培养模式。

现阶段甘肃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趋向于三个方向:即养生体育方向——体育养生、健身方面的高级指导、咨询人才;休闲娱乐方向——体育休闲娱乐的指导、组织管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社会体育产业方向——开发、经营、管理社会体育产业的高级体育经纪人才。从我省各高校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办学特点上看,又可将人才培养目标分为: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管理型人才培养模式、运动康复型人才培养模式、养生保健型人才培养模式四种类型。

表1显示:甘肃省四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育部下发的专业目标基本相似,即以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组织管理、经营开发、健身指导、体育教学等能力为目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我省高效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符合教育部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但并没有发挥自身高校的办学特色、地域特点、文化特质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且未能提出凸显自身办学特色的培养目标。因此,不利于毕业生细化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就业意向,同时造成毕业生在职业选择时出现盲目扎堆现象,这是造成我省高校培养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表1  甘肃省各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单位

培养目标

教育部

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工作,掌握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西北民族大学

兰州城市学院

 

兰州文理学院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具有扎实的社会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具备现代体育意识和观念,较为全面掌握社会体育工作所需求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社会体育、体育旅游、体育管理等领域从事体育裁判、社会体育指导等专业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技术指导、经营开发、全民健身及体育保健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1.2.2  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

高校培养人才的智力结构和知识结构都是由课程内容和结构决定的,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设计蓝图,其将一定的教育理论、思想观念及培养目标转化为具体实践的桥梁,它的内容和结构决定了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课程设置要根据社会市场的需要为动向作出调整,实现学校对毕业生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专业,其课程设置主要依据社会学、体育学、人体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形成。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门类过多、主干技能不突出、实践课程比例过少等问题。

表2显示:甘肃省高校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大多以体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为主干课程,以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指导员概论、全民健身概论的理论方法为专业理论基础,课程设置的知识结构体系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实践课五大类型。四年的课时集中于 2400—2600 之间,学分 160—190 之间。在教学内容上缺乏社会热门专业课程,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开设游泳课程、水中救生、有氧健身、户外运动等课程。而且,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相似度较高,没有明显的区分度,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办学特点开设的特色课程相对偏少,尤其是实习实践环节形式单一、流于形式,不利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改革创新与发展。

表2  甘肃省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

课程设置

公共必修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选修课

专业方向课

 

 

专业实践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

体育概论、体育史、体育管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体育心理学、社会体育学、体育社会学、社会学概论、体育市场营销、社会体育指导员概论、全民健身概论、

科研方法、体育保健学、运动营养学、田径、网球、足球、乒乓球、篮球、排球

体育哲学、健身管理方法、体育经营与管理、运动训练学、健美操、形体训练与健美、体育游戏、游泳与救护、奥林匹克学、棋牌

体育产业学、体育市场营销学、经纪人概论、体育产业与市场开发、社区体育概论、休闲体育、体育竞赛学、运动处方、社会体育辅导员、场馆管理与功能开发、体育大众传媒、中华体育养生学、中医养生学、中医饮食营养学

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到我省各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主修课程大多以体育学与社会学为主,该专业培养课程中大量的借用社会学、体育学及经济管理学中的课程理论,并没有系统的设置社会体育专门的课程体系。究其原因,由于该专业在我省创办时间较短,没有形成系统化课程设置模式,致使各高校的课程设置中相似程度较高,开设课程过于杂乱,门类过多,学习内容粗浅,专业性不强。庞杂的课程设置不仅不能让学生学好所有课程,同时也阻碍了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就业准备。由此形成的连锁反应是,学生进步实习实践环节由于知识结构缺乏,显得无所适从,亟待改革。

1.2.3  实习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实习环节是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岗位的必经之路,通过实习初探并了解自己将来的工作就业环境,通过实习实践检验自身知识结构和所应具备能力,为实现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因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特点,加强实践指导能力培养是突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一专”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的一专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过程,来让学生熟练和提高自己的指导能力,这就需要真正的实习过程来锻炼。好的实习经验能够为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提供宝贵的知识和经验,特别是该专业学生要与各个阶层民众深入接触,如何做好健身指导工作更需要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技巧,专业实习恰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查发现,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近五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七成以上的学生实习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占比最高;16%的学生由意向单位招聘实习,5%的学生通过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完成实践环节。还有个别学生,在实习中钻实习考核工作的漏洞,并没有实际的进行过任何工作的实践,学分认定是虚假开具实习证明,这也就造成个别学生一直到毕业都没有接触过真实的就业环境,在就业过程中造成工作技能不熟练、无法顺利上岗。因此,应该加强与就业单位之间的合作,严格要求学生的实习,充分利用实习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工作实践当中,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真正的实习锻炼。表3所示,只有5%的学生在实习中得到了真正的锻炼。

表3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毕业生在校期间实习收获情况(N=235)

实习收获情况

人数

百分比(%)

一无所获

33

14.04

收获较少

     134

57.02

收获较多

     63

26.8

收获很多,得到充分锻炼

     5

4.68

大学生在校期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参与结合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对于了解认识社会、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增加对社会、对职业岗位、对与人交往重要性的认识,都是非常必要的。在甘肃省四所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的调查研究中了解到,实习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性,实习工作抓得严谨能够有效加快学生社会化的转变过程,就业率也会相应的提高,实习让学生了解到自己马上将要面对的就业问题,丰富的实习经历可以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同时及时调节自己的就业心态,调整自己的就业策略,激励学生积极地为就业做好计划和打算。

1.2.4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持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证状况

表4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近五届毕业生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持有状况(N=235)

持证状况

  无证

三级

二级

一级

国家级

人数

150

85

76

47

0

比例(%)

  63.82

36.17

32.34

  20

0

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证书是在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持证上岗工作必要条件,也是有效地衡量毕业生是否能够胜任社会体育工作的依据,以及工作能力大小的有力佐证。通过调查,甘肃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是针对全省社会体育骨干进行的,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作为甘肃省东部片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由表4显示,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持有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毕业生没有,持有一级的有2%的毕业生,二级和三级的分别是32%和36%,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证书的毕业生占65%。由于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社会行政、事业单位或企业中没有明确的岗位和待遇,所以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多数没有获取的想法。

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校通过实习基地的打造,2013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实习,有19名学生获得了体育行业领域的资质证,具体情况如表5统计所示:

姓名

学号

取得时间

证书名称

张若梅

20135020101

2016.07

AFAA国际私人教练认证

马永强

20135020110

2016.07

AFAA国际私人教练认证

孙红黎

20135020114

2016.07

AFAA国际私人教练认证

王盛栋

20135020124

2016.07

AFAA国际私人教练认证

张旭

20135020146

2016.07

AFAA国际私人教练认证

张瑞

20135020147

2016.07

AFAA国际私人教练认证

王晓晓

20135020104

2016.10

北京市全能私人教练认证赛普健身全能私人教练

张东

20135020140

2016.10

北京市全能私人教练认证赛普健身全能私人教练

苟楷沛

20135020106

2016.11

AFAA国际私人教练认证减肥达人专项认证

李红娟

20135020107

2016.11

AFAA国际私人教练认证减肥达人专项认证

白翠芳

20135020108

2016.11

AFAA国际私人教练认证减肥达人专项认证

王海娟

20135020120

2016.11

AFAA国际私人教练认证减肥达人专项认证

景恒

20135020128

2016.11

AFAA国际私人教练认证减肥达人专项认证

杨全红

20135020136

2016.11

AFAA国际私人教练认证减肥达人专项认证

杜海龙

20135020141

2016.11

AFAA国际私人教练认证减肥达人专项认证

张小亮

20135020143

2016.11

AFAA国际私人教练认证减肥达人专项认证

杜珠林

20135020144

2016.11

AFAA国际私人教练认证减肥达人专项认证

鲁永安

20135020145

2016.11

AFAA国际私人教练认证减肥达人专项认证

万博

20135020153

2016.11

AFAA国际私人教练认证减肥达人专项认证

5  高校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中面临的问题

5.1 对学生培养目标空泛,与就业市场需求存在偏差

    培养目标过于空大,依据教育部和高校给定的培养目标可以了解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可以从事的就业领域是很宽泛的,可以从事的就业岗位也很多,但是实际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培养目标存在盲目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就目前的我国社会体育开展状况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岗位需求还不够充足,特别是社区当中指导员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地商业性的健身俱乐部应运而生,这也成为很多毕业生就业首选。可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如果不以社会市场为导向做出灵活调整,就会致使培养出的毕业生不适应社会就业市场,与社会需要脱轨。

5.2 学校课程设置庞杂,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熟练掌握

    当前,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庞杂,技能项目开展过多,学时较短,学生每项技能的学习只能达到初步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不能形成系统知识体系和形成熟练地技能,更不能很好地用于教学。出现了“学得多、精的少”,大多数技能学到的只是皮毛。过分强调众多运动技能的学习,却没有真正的达到精通熟练的程度,学生在一个技能的学习之后,没有得到充分的巩固,随着时间的流失,渐渐淡忘,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技能储备得不到保障。

5.3 在校期间实习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

    学生在毕业之前都会参加社会实习工作,为将来的就业做好铺垫,但在实际中,学校对实习工作具体落实并不严格,而且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安排,没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对学生实习状况没有监督机制,学生从事实习体验并不深刻,学到的内容有限,更有甚者根本没有参加实习锻炼。而今的用人单位更多的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验,缺乏实践工作经历必是成为毕业生的求职路上的一大障碍。

5.4 就业指导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完善

就业指导课程课时太少,学生能学到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知识”有限,不足以支撑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自我学习管理、时间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的坚持,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还有学校与就业市场缺乏直接或间接联系,就业信息交流不通畅,造成高校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掌握不全面,在就业指导方面无法给学生提供有效地指导帮助。

2.与本项目相关的教学改革工作积累和已经取得的教学改革工作成绩

(1)完成并结项2015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环节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SYJY2015Y04),并获得2018年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建;

(2)完成2016年甘肃省体育社会科学项目:《甘肃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GST201631),并获得甘肃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3)教研论文:《地方性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与路径研究》发表于《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第9期;

(4)教研论文:《我国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困境与发展研究》发表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权威核心期刊)2017年第12期;

(5)教研论文:《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发表于《卫生职业教育》2014年第4期;

(6)教研论文:《关于提高本科体育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发表于《教育与职业》(北大核心期刊)2015年第33期;

(7)论文:《甘肃省地方体育运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荣获2014年甘肃省体育科学学术论文研讨会三等奖(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体育局,2014年11月);

(8)修订完成并实施2018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9)围绕2018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配套的《教学大纲》、《进度》、《考纲》编撰通过审核并装订成册。

(10)刘仁憨荣获2013-2014学年度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和 2014-2016学年度“管理育人” 先进个人,曾华荣获2016-2017学年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

  (11)与3家单位签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协议,近100名学生获得体育健身行业资质证书。

3.学校已具有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项目对学科专业发展的贡献,学校对项目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及其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或说明),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1)现有相关专业及支撑学科平台(见表5)

表5  体育运动与健康学院现有相关支撑学科平台

名   称

批 准 部 门

批 准 时 间

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国家体育总局

2010

甘肃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

甘肃省体育局

2012

甘肃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服务分中心

甘肃省教育厅

2015

亚洲高校健身职业人才培养基地

亚洲健身康体协会

亚洲健身学院

2015

甘肃省残疾人体育人体育运动康复与研究中心(省级)

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

2016

残疾人运动与康复(校级重点学科)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2015

中国传统射艺中心(校级研究平台)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2016

校园足球教育发展中心(校级研究平台)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2016

体育特色项目研究所(院级研究平台)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2016

陇右民俗体育文化研究中心(院级研究平台)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2016

甘肃省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单位

甘肃省体育局

2016

全国学校体育联盟(足球项目)理事单位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

2017

 

(2)实验室建设情况(见表6)

目前,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有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共计138台(套),总价值160万余元,基本能够满足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验课程开设的需求。

表6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实验室一览表

实验室

序号

分室名称

所在位置

面积(平方米)

 功能

楼号

房号

人体科学实验中心

1

运动解剖实验室

4#实验楼

422

88

用于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

2

运动生理生化实验室

4#实验楼

424

88

用于运动生理生化实验教学

3

人体健康测量与评价实验室

3#实验楼

218

110

用于人体健康测量与评价实验教学

4

运动生物力学与运动功能实验室

4#实验楼

423

88

用于运动生物力学及运动负荷实验教学

5

体育保健与康复实验室

4#实验楼

419

66

用于体育保健与康复实验、推拿按摩实验、运动创伤实验教学

计合

440

 

(3)学校与2016年投资300余万元建立校内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4)教学设施情况

学校现有综合体育馆1个,400米标准塑胶8跑道体育场1个,400米标准塑胶6跑道体育场1个,标准足球场1个,7人制足球场1个,5人制足球场2个,投掷场地1个,手球场1个,门球场1个,排球场5个,网球场5个,篮球场15个,羽毛球馆、乒乓球馆、体操馆、健美操馆、武术馆及健身房各1个,体育场馆总面积约7.01万平方米。学校室内、室外体育场馆设施完备,面向师生全年开放,基本能够满足体育教学和师生锻炼、训练及竞赛的需要。

此外,学院图书资料室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资料室内八个图书展架,四组期刊展架和5组教材存放柜。资料室放置有4个阅览桌,配放6把座椅供老师们阅览使用。资料室现有教科书 1627 册、工具书 403 册、音像资料552张(盒)、教辅及其他书籍 6384 册。2017年期刊81种、762册。图书资料室全天开放,且配备了专职图书管理员。

(5)采取“教学改革、竞技体育训练、实践能力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创新创业教育”五项举措

 教学改革方面,我院非常注重课程体系建设和考试方法改革近三年,新开出《校园体育舞蹈》、《定向越野》、《团操类》、《传统射箭》、《瑜伽》、《轮滑》、《中华体育养生学》、《舞龙舞狮》、《旋鼓》、《龙舟》、《太极扇》、《太极剑》等具有地域民族与时代特色,深受学生喜欢的新课程。同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技能考试采取定性和定量评价方式,把体育竞赛裁判员的临场裁判方法移植到术科考试中;理论课采取作业、小论文、主题发言等形式,加强了成绩认定过程性评价的权重。

竞技体育训练方面,探索出一条“以赛代练、以训促学”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良性发展的模式,尤其是依托运动训练专业主项成立了9支竞技体育训练代表队,常年坚持训练,极大地促进了我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实践能力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方面,紧紧依托我院甘肃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基地、亚洲高校健身职业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一级以下体育竞赛裁判员培训及考核单位的优势,同时,积极与甘肃省体育局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协作,使得我院人才培养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又使其获得体育行业相关领域的资格证书。近三年,该专业学生通过培训、考核获得游泳救生员、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各运动项目裁判员等职业技能证书的比例逐年增加,以此增强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近年来,学院依托学校成立的创新创业学院,落实好18人才培养方案中《大学生创新创业导论》、《创新创业专业导论》课程的有效实施,有效推进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初见成效,在省级、校级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上均有所建树。同时,我院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确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人才培养思路,重视学生创业实践技能的提升,已经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创业学生,如我院学生田冬冬、姚天明共同成立的“天水市动鸣国际健身俱乐部”;刘隆庆创建的“博力泰克国际健身俱乐部”等。

(6)协同育人的措施与效果

第一,共建学生 “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学院先后分别与新疆、甘肃省体工队、甘肃省各地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广西尚合嘉华体育健身俱乐部、云南昆明尚合嘉华体育健身俱乐部、云南大理尚合嘉华瑜伽体育健身俱乐部、山西大同体育健身俱乐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中小学、天水动鸣体育健身俱乐部、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天水市残疾人联合会等单位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第二,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院与共建单位共同组织学生开展专业实习、教学观摩、健身俱乐部指导,共同开发课题调查与研究,并聘请体育俱乐部健身教练到学院担任实践教学指导、共同编写部分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进度。努力为学院师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科研合作平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实现优势互补。

最后,经过前期大量论证与外出调研,近年来,该专业将坚定不移地打造 “体育健身指导与管理”和“体育康复”两个方向。按照“大专业、小方向”的办学思路,通过实现课程设置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对接,打造稳固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商业健身俱乐部;校内:健身中心等),聘请行业领域专家授课、联合办学等举措,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办学规模,力争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成省级特色专业。

(7)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以社区实习、健身俱乐部实习、学校实习、社会体育调查与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组成。

最后,学校在政策、经费方面对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扶持力度逐年增加,这些均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必要支持与保障。

三、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实施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

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1  改革内容

1.1.1 成立校企合作教学督导委员会

为促进校企合作科学、健康、协调和可持续的运行,需要办学单位(高校)、合作单位(企业)、主管部门(政府和教育厅)等联合组成校企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为有效发挥校企合作教学委员会的职能,建议参与各方要明晰责任、权利和义务,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协调处理校企合作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享各自资源、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创教师下企业和企业员工进课堂工作新局面、合力提高学生就业率等。同时,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要负责对校企合作展开的各项工作赋予引导和监督的职责,真正成为连接各方利益的“立交桥”和“指挥棒”。

1.1.2  扩大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目前,很多地方性高校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中,依然停留在学生深入企业实习、互派人员授课与交流学习、联合进行科研攻关与合作等层面,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加强和提升的很大空间。为此,建议校企双方要共同制定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适宜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适应职业和岗位需求、符合经济发展和产业改造升级、推进学历和职业资质证书获取”的课程体系;共同开创企业文化建设、市场开发、社会服务、科技创新等领域深度合作的新局面。

1.1.3  共同商定人才评价标准和体系

衡量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低,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商定科学合理、严密有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和体系的制定要充分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其一,国家专业委员会确定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其二,社会体育专业下设方向下特色鲜明的行业标准;课程体系的评价标准、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这三者层层衔接、环环相扣,共同支撑起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评价标准和体系建设。

1.1.4  发挥校企双方联合培养人才优势

高校承载的人才培养功能最终需要在实际工作岗位施展才干,校企双方通力合作、双向推动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挥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为此,建议校企双方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方案、培养环节条件保障、组织实施及督导检查等;要经常性、定期开展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教学、教研活动,聘请行业资深专家参与备课、听课、评课、讲课等教学环节,征询专家反馈意见;选派教师和学生深入企业实地提升业务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要改革教学方法,双方共同采用项目、案例、任务驱动、目标导向等教学手段,注重对学生操作演练能力的培养;要创设岗位仿真情境训练体系内容,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对学生企业文化、管理制度、职业适应能力方面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实习基地全方位、多功能的优势,为学生步入社会、提升就业实力夯实基础。此外,要整合教学与就业资源,实现体育教学社会化,学生实践就业化。

1.2  改革目标

该成果重点和难点力求体现我院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模式在整个培养环节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结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办学规律,因其应用型专业特点日益加强和凸显,需要打造一支与市场需求高度融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需要建立学院无法完成与学生专业需求取向相对接的实训、实习基地乃至科研平台,需要通过培养方案顶层设计、课程建设、教学大纲修订等基础性教学工作环节的推进,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学校办学定位和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恰恰凸显了本教学研究成果需要聚焦和关注解决的问题。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专业培养目标设置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2)加强高校之间的沟通合作,促进信息交流;

(3)重视学生的实习过程,建立实习监督评价机制;

(4) 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实现课堂教学与就业市场对接;

(5) 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引导就业。

   

 

 

 

 

 

 

 

 

 

 

 

 


四、项目的推广应用效果

1.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完成时间、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

2.本项目的主要特色和创新之处。

1.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完成时间、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

(1)成果形式:形成一部有系统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

(2)完成时间:2020年12月,具体实践进度安排如下:

2019年5月—2019年12月  完成前期资料收集及学生问卷发放、回收、统计工作;

2020年1月—2020年6月   完成西安、成都、浙江等地体育俱乐部的实地走访、专家访谈,收集毕业生信息、与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对接;

2020年7月—2020年12月  奠定本研究报告框架,完成调研报告一部,准备结题,做好成果转化及应用推广。

(3)实施范围和受益学生数: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校本科生,受益学生数200人以上。

(4)成果应用情况

第一、整合校内实习场所资源。该成果特别注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校内实习场所的资源整合。为此,我院进一步加强、整合校内的各类实验实训室,包括学院的解剖、生理、保健实验室,体质测试中心、各类体育文化社团等,尤其是2016年投入使用的健身房都成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校内实训场所。

第二、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积极协调周边省市及经济发达省份的体育健身俱乐部、行业体协及社会体育组织,建立对口实习实训基地。

第三、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该成果对于培养、引进符合该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起到推动效应,一方面聘请社会体育领域资深专家为我院学生讲授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如聘请健身教练张婧承担该专业学生《团操类》课程);另一方面有选择、有计划地选派我院青年教师深入体育健身、体育产业管理等部门进行实地观摩,为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四、进行培养方案的修订及教学方法的改革。该成果的应用还体现在协助完成修订我院2018《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以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与职业岗位认定标准向吻合的应用型人才;其次,本研究有助于我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推进与实施,并为教学大纲的修订与撰写提供实践依据。

2.本项目的主要特色和创新之处。

2.1 主要特色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自2004 年开始招收甘肃省首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生以来,不断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环节建设力度,先后与省内外多家体育健身行业俱乐部展开实习合作,积累了许多办学的成功经验,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从近几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情况分析,该专业学生实习整体而言还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仍存在着许多与学生需要和社会需求不相吻合的突出矛盾。随着我校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步伐的推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建设已成为制约该专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基于此,该研究立足于我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以期为该专业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本项目系统对我院近年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实训环节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进行系统总结,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条该专业可行的实习培养模式和科学的评价体系。该项目研究要立足和凸显我校实际、专业特点及未来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认定标准。

在人才培养中需要建立校企之间良好合作机制,实现“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合作双赢”。为此,该成果特别注重体现我院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模式在整个培养环节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2.2  创新之处

2.2.1  理论创新

对于我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该成果特别强调要在用人单位和学生实习反馈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立足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明确“调整实习时间、优化课程设置、强化监管环节、提高综合素质、甄别实习基地”的指导思想上,更多地关注实习实践和经验总结,及时解决出现实习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逐步走出一条适应社会发展和岗位需求的专业实习之路,为我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探索出一条可行具有科学理论支撑的合理路径和评价体系。

2.2.2  实践创新

首先,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方法和技能,提高职业素质,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实习是本科人才培养周期中的最后链条,为此,在实践环节中,我院针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已经建立起5家稳固、有效的实习基地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这对于提高该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水平,促进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在操作层面具有创新性。

其次,促进实习管理的科学化创新。该成果通过实习环节培养模式的建立,可以较为准确地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基本情况,获得改进实习工作的具体信息,并通过具体分析与研究,明确必须采取的相应措施,从而实现实习管理的程序化、科学化。另外,成果把实习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监控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提高实习质量有着诊断、调控、导向、激励等方面的作用,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实习单位等多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项目经费预算

序号

经费开支科目

(含配套经费)

经费预算依据及理由

金   额

(元)

1

资料费

购买相关图书、资料复印费等

3000.00

2

差旅费

赴省内外实习实践基地调研、与行业企业单位负责人及毕业生座谈

8000.00

3

劳务费

用于工作人员资料收集、问卷发放、实地调研等工作的劳务费用支出

6000.00

4

印刷费

问卷调查设计、成果打印等

3000.00

以上预算经费合计(元)

20000.00

年度预算

经费开支科目

(含配套经费)

经费预算依据及理由

金   额

(元)

第一年

资料购置与差旅费支出

图书购买、资料复印3000.00元;外出调研2次,每次4000元。

11000.00

第二年

劳务费与印刷费支出

支付5人次,每人1200.00;问卷设计1000份,2000.00元;成果打印1000.00元。

9000.00

其它经费来源

 

 

 

 

 

 

                              推荐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盖章

 年    月   日

六、推荐、审查

 

Baidu
sogou